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解读《2007年度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白皮书》

2008-2-19 09:23| 发布者: 绿野| 查看: 2305| 评论: 0


  于2007年8月成立的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是中国登山协会进行国内山地户外运动事故调查,政策对策研究的专门机构。此次, 调研小组将亮相ispo china 2008,开展一系列活动,将户外盛会与安全概念相结合,迈出中国户外运动行业有效安全管理之路的第一步。

  《2007 年度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白皮书》发布 - 中国登山协会自2000年以来便派出许多专家收集和整理了大部分国内山地事故资料,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2007年,登山户外事故调查研究小组编制出 《2007年度中国登山户外事故白皮书》,将在ispo china 08展会上首次向全国发布。

  “救援绳”推广计划 - 通过救援绳的现场派发,将一种简单适用的安全救援工具,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推广,由此带出登山户外安全管理的大概念。

  现场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 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将组织两堂简单易懂的户外救援知识课程,在展会现场派出富有经验的教练进行讲解和演示。每堂课时间约为30分钟,同时穿插知识抢答和抽奖活动。欢迎广大户外爱好者积极参与!

《2007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解读

 2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上,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首次对外发布《2007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报告对50年中国大陆山难进行了全面记录,并对山难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度解析,还为加强户外运动风险管理、推动户外运动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建立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和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如何从管理源头上抑制住近年来山难事故急剧上升的势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给出了安全建议:首先应加强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和相关机构的规范发展,使他们承担起安全组织群众参加登山户外运动的责任,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支持下,推动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广泛运用也时不我待;

 中国登山协会今后将每年发布年度报告,并根据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对重点安全问题提出警示。今后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全国性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平台,承担起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信息沟通、协调合作等职责。

最后,推动在有条件的登山户外运动目的地、活动开展活跃的地区成立地区性救援组织,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也非常有必要。据悉,目前在北 京、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河南、广西、新疆等地已有了一些初步的救援组织,今后还将在适当时机组织全国性的交流、演练和推广。

  要安全地冒险

 给驴友的户外运动安全建议

如今,喜欢户外运动的驴友越来越多,如何在运动中保证安全?日前,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资深户外专家杨为民和杨立群先生通过本报向初涉户外运动的“菜鸟级”驴友们支了几招:

  ●杜绝“无知者无畏”,动身前要做足功课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菜鸟们在涉足户外运动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参加的运动,做足功课。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收集所要攀登的山峰或要去徒步的山区 的资料,阅读去过的人写的游记、攻略,了解当地天气信息,然后与将要同去的队员一起制作出攀登或徒步线路,也可去户外俱乐部和专卖店,称职的俱乐部和专卖 店的工作人员不会拒绝你提出的问题。

  ●品质优良的装备是生命的保障

一套正规的装备是必需的,在野外恶劣环境下,品质优良的装备是生命的保障。如专业的徒步鞋可保护我们的双脚和脚踝,排汗保暖的内衣能使我们身体保持干燥,防风透气的冲锋衣裤能防止大风带走我们的热量。

要选择购买足够量的高能量、易消化吸收的食品,食品不用太多,但要留有一定量的备份。在背包里始终要给急救包、救援绳留一个地方,药品根据要去的地区的 环境准备,救援绳可以作为路绳、做安全带、做担架,可以在危险地段起到保护作用,也可在发生事故后起到急救作用。也可把一些事交给户外俱乐部来做,但在出 发前要详细了解俱乐部所作的计划以及领队的情况,须知不少事故都是因为领队没有责任感、缺乏经验导致的。

  ●要掌握不同地形下的行走技巧

  登山或徒步中,不要与其他队员的距离太远,要不时前后呼应,不要单独行动。服从领队的领导,行动统一,才能集体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地形复杂的路段,要选 择安全的线路行进。避免在灌木丛中、有落石、雪崩的地区行走。在山地行进,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 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 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倒。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
 
 ●露营如何确保安全舒适?

露营时应尽量在坚硬、平坦、干燥的地上搭帐篷,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 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确保阳光充足;营地尽量不要搭建在棱脊或山顶上,不要在溪谷、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同时,帐篷要远离有滚石 的山坡,避免在崖岸下、枯木下、大树下搭帐篷;为保证宿营时不受潮湿侵扰之苦,最好是选择沙地或岩屑地等排水好的地方扎营,尽量不要在草地上搭建帐篷。

 

 春日渐至,又到户外运动好时节,或许这份用鲜血写成的报告,会给跃跃欲试的驴友们提个醒儿。

  ●遇难人数逐年大幅攀升户外运动遇难人数超过高山探险

 2007年8月,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 故调查研究小组在北京宣布成立。该小组是在中国登山协会领导下对国内登山和户外运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对策研究的专门机构,具体工作由北京三夫天越体育管 理有限公司协助组织实施,《2007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由该小组首次发布,也是中国第一份较为全面的山难报告。

报告将中国大陆山难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7年-2000年,共计13起33人遇难。此期间的山难事件基本上发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青藏地区为5000米以上)的高山探险活动中,而且很少有民间登山活动,遇难者基本上是专业登山运动员。

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2007年,在登山和户外运动中发生死亡事故共计84起,死亡104人(注,为区别登山运动,户外运动通常是指在海拔3500米 以下、青藏地区为5000米以下进行的登山及其他户外活动)。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由于中国户外运动蓬勃发展,遇难人数呈较快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 了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数,成为山难的主要部分。同时,登山活动也逐步平民化,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员也基本上是非专业运动员,为业余登山爱好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显示,2007年在登山和户外运动中遇难的有29人,重大伤害的有12人,发生重大险情的有400多人,地区涉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总人数比2006年大幅上升,值得管理部门高度关注。

该报告指出,在登山探险遇难者中,因雪崩、山体崩塌、暴风雪、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遇难者达35人;因发生滑坠事故死亡者12人;发生高山病、心脏病、失温等健康意外致死者5人;失踪3人。

在户外运动遇难者中,发生冰雪岩石陡坡滑坠、悬崖拓展架等高处坠落、探洞时高处坠落、滑倒撞击硬物等滑坠事故遇难者为30人;因落水、过河、海浪卷走、 漂流翻船、山洪等导致溺水身亡者28人,因猝死、心脏病、高山病、体力衰竭、失温、中暑、莫名死亡等健康意外致死者12人;因雪崩、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遇 难的有3人;失踪2人;另有6人则因为山地自行车冲出悬崖、攀岩时保护装置失灵、徒手攀岩、瀑降时窒息、落石击中等事故丧失宝贵生命。

在山难发生的地域分布上,登山探险山难均发生在山峰所在地,其中四川最多,达17人、西藏次之,为15人,紧随其后是青海10人、云南7人、新疆6人。

  ●无知者无畏遇险遇难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报告还就遇险遇难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客观危险因素包括诸如雪崩、暴风雪、暴雨、洪水、泥石流、雷电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还有来自地形、动植物、天气等原因引发的危险。另外如突发疾病和装备器材的损害,往往也是难以人为控制的。

 此外,主观危险因素也是导致遇险遇难事件的重要原因,由于参与者缺乏基本知识、组织者能力不足、过度自信、操作失误以及恐惧等心理原因所引起的危险,往往是致命的。如新手不经过学习就贸然参加登山和户外运动,缺少技术和安全装备或不会正确使用这些装备,不了解危险的存在而通过雪崩区、攀登峭壁、在危险地宿营等。“无知者无畏”的行为在存在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引发险情,导致事故的发生。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