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游记攻略 华北 查看内容

巡游五台山 清凉佛国的明媚春天

2011-4-10 10:59| 发布者: 滑行的猫| 查看: 2183| 评论: 0|来自: 《华夏商旅》

摘要:   五台山环基五百余里,最高峰为北台,海拔3058米,因“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亦称“清凉山”。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山上已有寺庙建筑。北齐时,在各座山峰之中建寺庙二百余所。 ...
  五台山是我国供奉文殊菩萨的著名佛教圣地,与浙江的普陀、四川的峨眉、安徽的九华山,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前不久,我有幸到此游览,饱览了古老的五台山那美妙壮观的神彩。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距离太原市230公里,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山峰顶上,淹在云雾之中的高塔和庙宇隐约可见。峰下是清水河,水声潺潺,长年不停。这里一山一水都洋溢着美妙的诗情画意,仿佛是在诗与神话的交织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元好向:《台山杂咏》)


  五台山环基五百余里,最高峰为北台,海拔3058米,因“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亦称“清凉山”。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山上已有寺庙建筑。北齐时,在各座山峰之中建寺庙二百余所。隋文帝下诏五顶各立一寺,并遣使在山顶设斋立碑。此后,宋、元、明和清初,各代皇帝均曾敕建寺院。为我国建筑艺术、雕塑艺术上的瑰宝。

  沿着台怀镇走不多远,便是塔院寺。内有2层大殿;大慈延寿宝殿和藏殿(又名大藏经阁)。大慈延寿宝殿是为祝愿万历皇帝的母亲而命名的。藏经殿内,有一座“转轮藏”很引人注目。这是用木制的经架,八角形,33层,高10米,每层上面有若干小格,放置藏经,里面藏经2万多册。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推动,立转自如,供信士礼拜与僧侣诵经。

  这座寺院还有2塔。一是释加牟尼舍利塔,亦称大白塔,被认为是五台山的象征。据传,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造型优美,宏伟高大。塔高50多米,耸入云天,在红墙、玻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巍峨壮观。被称为“清凉山第一胜境地。”另一座是文殊发塔。


  跟塔院寺相连的是显通寺。此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殿宇一共7层,各有特色,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后高殿。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于寺内设僧纲司,这里便成了五台山的权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高约5米,外观两层,内铸佛像,号称万尊,铜殿前原有五座铜塔,现仅存两座。

  从显通寺出来,向西北走不足一公里,便是五台山中心灵鹫峰。菩萨顶,亦称真容院,便座落在峰上。此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471~499年)时,明永乐初曾予改建,称文殊寺。《水浒》中所载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就指这个寺院。到此,不由想起《水浒全传》对文殊寺的描写:“山门侵翠岭,佛殿接青云”,“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现在虽然已不是“有五七百僧人”的“文殊菩萨道场”,山门也不是当年鲁智深醉打的“山门”,但这里仍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寺院,凡来五台山的游览者,不到这个寺院,等于没来五台山。

  菩萨顶座落在中台的最高处,不仅规模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喇嘛寺院。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琉璃瓦殿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极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这座寺院占地45亩,有殿堂楼房430多间。山门外有石阶,石阶中间雕刻九龙吸水,精工细刻,活龙活现,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石雕艺术方面的卓越才能。在九龙吸水的下面,用整块石条砌成108级台阶,气势磅礴,蔚为大观。在台阶顶有一座高大的彩绘牌楼,上书“灵峰圣境”四个大字。僧人介绍说,这是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到五台山所立。此牌楼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为五台山寺前牌楼之冠。从寺院的山门走进去,两侧是钟鼓楼,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前面和东西配殿构成“前院”。院内古木参天,石碑如林,幽雅无比。过了“前院”就是“中院”,院内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一座。


  最后一个院落是“后院”,也就是文殊殿,素称滴水殿,该殿石阶有状似蜂窝处,即是由屋檐滴水而成。雨天滴水,阴天滴水,晴天也滴水,此为五台山一景。寺内还有汉白玉四棱碑,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碑文是乾隆亲书,此为全台最大碑刻。站在菩萨顶鸟瞰四周,山色翠绿,古寺相映,峭峻奇伟,犹入仙境一般。我不由得想起陈毅同志登菩萨顶的一首诗:“本不游五台,迂道间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

  龙泉寺位于台怀镇南端十公里处的中台脚下。寺院由九道山岭环抱,东西两面各有四道山岭,犹如九龙会饮,寺中有泉,清澈见底,甜似甘露,谓之龙泉,因名龙泉寺。此寺建于宋代,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格局。寺内还有普济宝殿、石塔。寺西北里许有令公塔。僧人向我们介绍说,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杨业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今山西北部)不久,在奸臣潘仁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下,杨业孤军被陷,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五郎奉骨葬此并建塔。塔仅有12米高,塔旁有杨令公墓塔碑记。此塔孤立山坡,毫不出奇,但此塔却引人崇敬,杨业那种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前人有诗曰:“山色苍苍销暮烟,令公遗塔白云边,将军忠义乾坤并,千古清标尚凛然”。这是对杨业历史功绩的评价,也是对爱国英雄的赞颂。

  南山寺建在台怀镇以南三里许的山腰上。此寺有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和十八处院落,从山脚下登阶而上,层层高超,气势磅礴。此寺建于后梁(公元907~921年)。由三部组成。上三层名佑园寺,下三层为极乐寺,中一层为善德堂(供居士善人所居)。寺内石桥石阶,泉水索绕,亭台殿阁,古柏参天,碧树红花,跨进佑园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汉白玉浮雕。

  这些石雕有松竹梅、瓶中花,有行狮卧虎,有凤凰展翅,鹿登梅山;有历史传说的朱买臣负荆读书,李密挂角观卷;有三顾茅庐,火烧战船,苏武牧羊,姜太公钓鱼等等,造形优美,生动传神。它反映了我国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中的宏伟杰作,也看出这是历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

  从台怀镇向北二里,便来到清凉震萃的碧山寺。此寺始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重建。坐北向南,背山面水,居高临下,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庙门是一座三卷门楼,上面横匾上书“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几个镏金大字。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是五台山僧人最多的寺院。相传,杨五郎出家便在此寺。僧人介绍说,寺宇西北方,原有太平兴国寺,亦称五郎祠,为杨五郎修行之处。

  当年五郎曾在一个高一丈、长三丈的阅兵台上练僧兵,并率领僧兵协助六郎大破辽兵水牛阵。杨五郎有一支铁棍,现仍存于显通寺内。还有一位为父报仇,在天津刺死军阀孙传芳的女居士——施剑翘,过去也曾在此出家。

  五台山不仅是我国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距台外几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村叫“松岩石村”,当时的边区政府各机关就设置在这个村子的周围。边区后方医院旧址,白求恩纪念馆就座落在这个村子的路旁。

  进纪念馆的大门,迎面是白求恩的白色塑像,室内展品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文物及白求恩的遗物。五台山人民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五台这一革命圣地哺育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古老的五台山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后代人心中的纪念。
1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