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游记攻略 东北 查看内容

游走北安遗迹长廊 看北疆沧桑岁月

2011-5-26 15:20| 发布者: 斥候| 查看: 4214| 评论: 0|来自: 中国龙志

摘要: 北安市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境内有细石器出土点1处、古生物化石点4处、金代和元代遗址30处,其中村落遗址26处,古城、古庙遗址各2处。并且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 ...
       现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小编介绍一下北安地区诸多的遗址与古物:

  化石点及新石器时代文物

  通北镇七道沟化石出土点

  在北安市通北镇七道沟大桥北300米七道沟河漕中。1998年春,通北镇红旗村村民刘世金在七道沟抽水浇地时发现了古东北野牛头骨及相连的颈椎、脊椎化石。化石埋藏于地表以下3米,水面以下0.5米的河沙中,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现在在同一地点的地下还有埋藏,但苦于资金、技术等问题,暂时还无法进行发掘。

  石泉镇通肯河化石出土地点

  位于距石泉乡石昌三队东 1000米的通肯河中,这里曾出土了一批第四纪古物化石,包括猛犸象、披毛犀、古东北野牛、野鹿、野羊等五种动物不同个体的化石达80余件。这些化石保存在10米深的粘土层中,后经通肯河水的冲刷而暴露在河滩上。

  杨家乡七道沟化石出土地点

  杨家乡七道沟化石出土地点位于北安市杨家乡民主村北 8000米处,出土猛犸象臼齿一个。具体地点在通肯河支流七道沟东岸,南距杨家火车站约16公里。

  主星乡通肯河化石出土地点

  化石出土地是主星乡传统的取砂地点,位于主星乡红星村西南 1500米的通肯河漫滩上。出土有猛犸象的肋骨化石。
 
  细石器出土地点

  在位于北安市城郊乡向前村六队东 100米处,乌裕尔河北岸约1.5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采集到一件刮削器,蛋白石质,为石片二次加工而成。长2.5厘米,宽2厘米,制作极为精美。

  金代文物和遗址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铸于金世宗大定十年 (1170年),填补了《金史》记载中关于蒲屿路猛安、曷苏昆山谋克的空白。为金代蒲屿路行政建制和地理区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印是青铜铸造,保存完好。重710克,通告5.1厘米,梯形印纽高3.4厘米,印面6.15 × 6.2厘米,基本为正方形。印文是九叠篆阳刻 “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 ,左背款凿有 “ 少府监造 ” 字样。右背款为铸造日期大定十年七月 ” ,上边款刻有和印文相同的 “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 字样,印纽顶端还有以识别引文反正的 “ 上 ” 字。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是北安市城郊乡村民在1987年春耕时发现,决定送交市政府。1993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专家鉴定组来哈,鉴定该印为国家一级文物。

  双鲤鱼铜镜  

  双鲤鱼铜镜是北安市红星农场工人在1986年6月发现并于1991年4捐献给市文馆所的。该镜制作精美,铸造工艺精湛,说明金代的冶金在吸收宋辽的基础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双鲤鱼铜镜是在北安地区出土的最能代表女真族特色的珍贵文物。金代铜镜是由官府铸造的,纹饰多为双鱼、双龙等物。该铜镜青铜铸造,直径 19.3厘米,重1410克。一对鲤鱼以铜钮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在水波纹中互相追逐,形象刚健、纯朴。从造型和形象样式来看,具有以下特征:1、鱼的身体较扁平,鳞片是阴刻的细线;2、水波的纹样少而模糊,波澜形象较为平静细腻;3、无缠枝纹等其他纹样装饰。由此基本可以推断该镜应该铸于金代初期。

  南山湾古城遗址

  南山湾古城遗址在北安市城郊乡民生村西后测约 20米的漫岗上,偏西南,东北走向。1976年全省文物普查资料为300 × 300米的方城。近几年,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址进行了多次复查,重新认定为古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450米。城四角有角楼,东南角楼以北15米处为议事厅,厅的面积约为1681平方米。东北角有一兵营,西南角楼附近有一水井。城墙高约8米,墙基夯筑约为1.5米深,城底宽约为5米,上宽2米。现在的古城址开垦为耕地已有 30多年,古城已遭到严重破坏。在城址上还可以拾到陶片、铁甲片,也曾发现过铜佛、铜镜、箭头等遗物。我市出土的金代曷苏昆山谋克官印就是在此城址西南约500米出的农田发现的。该城址的认定和曷苏昆山谋克之印的发现为金代猛安谋克的分布及金代城池结构提供了宝贵资料。1993年公布为地区级保护单位。

  新良遗址

  新良遗址位于通北镇新良二队东北约 100米处的通肯河直流七道沟右岸的台地上。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地表已辟为耕地,随处可见陶片、瓷片。据当地群众反映,此地经常挖出一些铜钱、石臼、铁箭头、铁犁铧等物。文管所曾在该遗址征集到铜镜一面。

  新民遗址

  新民遗址位于北安市通北镇新民三队西南七道沟北岸的坡地上,面积约有 40000平方米,是金代一处村落的遗址。遗址地表遍布红烧土、布纹瓦片、陶片等物,还曾出土过几个石臼,现已散失。历年出土的铜钱也为数不少,据记载有开元通宝等,现也大多遗失。1976年文物普查曾在此地收集到一座护心小铜佛(带铜盒)。

  庙台子遗址

  庙台子遗址位于北安市石华乡立业村西 1000米处,坐北朝南,背岗临水,面积约为120000平方米。根据已有的资料,六十多年前这里仍能清楚的看到城墙。城墙残高 0.4米,宽5米。在城西北约200米处有一处5米见方的土石高台,当地人称 “ 庙台子 ” ,应该是一处近代寺庙的遗址。城址地表散布许多陶片、砖瓦片、石磨残片等遗物。 1976年采集和征集的文物有金代铜镜、铜佛、铜人佩饰、陶人、铁甲片、铁箭头、铁锅残片、铁犁铧残片、铜钱等100余件。该遗址遗物丰富,有进一步发掘的价值,应该重点保护。

  飞跃遗址

  遗址位于通北镇飞跃村西 500米,南距通肯河约1000米。遗址长约400米,宽约100米,东西各有一条通肯河支流。该遗址现已辟为耕地,随处可见陶片、布纹瓦。曾在这里采集到一个石臼为60 × 60厘米,高30厘米,窝径30厘米,窝深25厘米。
 
  朝阳遗址

  朝阳遗址位于海星镇朝阳村50米处通肯河支流九道沟北岸的台地上。东西宽150米,南北长约200米,现已辟为耕地。地表遗留较多的碎陶片,遗址中间有数处隆起的土包并伴有烧灰现象。曾在此地群众手中征集到该遗址出土的铜镜一面。

  近现代革命遗址

  革命屯

  革命屯位于北安市胜利乡。1939年抗日联军来到李殿芳屯发动群众抗日,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先后为抗联运粮食10多石、乌拉鞋160多双、棉衣140多套和他物品。1940年10月13日早,由于叛徒告密,日军和伪警察包围了李殿芳屯,逮捕30多人,25人被判刑。其中15人死于狱中,10人在光复后才回到该屯。解放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把李殿芳屯改名为 “ 革命屯 ” , 1951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该屯代表尚大嫂。

  冰趟子抗日战迹地

  冰趟子抗日战迹地位于北安市通北林业局红星森林经营所东南10余里的山谷中。因为这里有常年不断山泉流出,一到冬季就结成一片大冰川,冰面宽约1.5公里,长约3.5公里,故称 “ 冰趟子 ” 。 1937年3月7日,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西征部200余人,利用冰趟子这一天然有利的地势,伏击尾追的700多名日伪军,敌军暴露在冰川上行动困难,被动挨打。经过一天的激战,击毙日伪军300余名,其中日军指挥官7名,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中共黑龙江省政府旧址

  中共黑龙江省政府旧址北安市交通路西八道街西南侧,今省精神病防治院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5年抗战胜利中共黑龙江省政府成立,驻地北安。陈大凡任主席,杨英杰为副主席。这是我党在东北接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完整的省政府。它对建立稳定巩固的后方基地和支援前方作战起了重要作用。旧址坐北朝南,南北长18.70米,高8.37米,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有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051.8平方米。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将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迁往齐齐哈尔,房屋它用,现保存完好。

  中共黑龙江省委旧址

  中共黑龙江省委旧址位于北安市交通路十三道街南侧,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 1944年,时为伪满北安县公署。1945年中共派王坤骋、陈大凡等19人由晋察冀到达北安,成立嫩江地区工作委员会,后改为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王坤骋任书记。同年11月,中央又派王鹤寿、范式人、赵德尊、杨英杰等195名干部到达北安,充实省委,王鹤寿任书记。黑龙江省委在土地改革、建立政权、参军参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迁往齐齐哈尔。省委旧址是一栋灰色的二层楼房,总建筑面积3472平方米,砖木结构。一度成为北安农校校舍,后被惠达集团改造,原貌已遭破坏。

  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旧址原址在今天北安市中央路东十一道街路北。 1945年黑龙江省军区成立,叶长庚任司令员,省委书记王鹤寿兼任政委。省军区组建了东北人民自治军,记有三个编制旅,分驻北安、绥化、海伦。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于1949年迁往齐齐哈尔。省军区旧址原是一座角形的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2548平方米。曾被北安农垦局公安局用作办公室,后因部分房屋倒塌,旧址被拆除。

  东北军政大学校址

  东北军政大学校址在今天的北安市首钢庆华工具厂。那里原本是日本兵营,院内有数座红砖二层小楼和一些平房。 1946年5月东北军政大学从通北迁至北安,以此兵营作为校舍,面向社会招生,7月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选派了一些干部、学员到海伦、拜泉等地参加土改工作。东北全境解放后,军政大学总校根据中央的指示,于1949年7月随军南下,为中南军政大学和以后的中共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北军政大学共办2期,培训学员2700多名,这些学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东北地区的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原校舍房屋已经大部分被拆掉,操场内建起了厂房。

  赵光烈士墓及纪念碑

  赵光烈士墓及纪念碑在北安市赵光镇火车站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存完好。赵光(1922 — 1945),河北人,中共党员。15岁参加革命,后到延安抗大学习。1945年8月后,党派赵光来东北,任黑龙江省通北县政府秘书。12月19日国民党特务策动县保安大队叛乱,赵光在火车站被枪杀。1949年6月20日中共通北县委和政府决定将通北车站改名为赵光车站,并在赵光牺牲地立纪念碑。

  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烈士纪念塔

  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 1949年,位于北安市庆华工具厂区南侧的烈士陵园内,保存完好,并有修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省参议会长于天放在工商界发起捐款修建,1949年8月1日正式举行揭幕仪式。陵园面积56700平方米,纪念塔坐落在陵园中心处。塔基长25米,宽24米,塔高2 5.5米。有两组由低至高的台阶,四周广种松树、杨树、榆树,衬托出纪念塔的雄伟壮观。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烈士纪念塔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活动的中心,每到清明节全市有上万名群众来这里举行瞻仰凭吊烈士的活动。

  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

  该遗址位于北安市铁西区西侧。飞机场始建于 1934年,1935年建成使用,主要供军用,也兼营客运,是哈尔滨至黑河间中继着陆点。每周周三、周五两次,隔日往返 — 飞行。 1945年日本投降,苏军进驻北安,将飞机场机库全部炸毁,跑道也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飞机场逐渐被一些企事业单位占用,部分开辟为耕地。现仅存钢筋水泥墙体建筑22个,一直地表遗留有大量碎石和水泥的残渣。

  伪满监狱旧址

  伪满监狱原址在北安市交通路西六道街南,现已拆除。伪满监狱是 1936年6月1日成立的日伪特务机关北安省地方保安局(由日本宪兵队、警务厅长控制)下属的秘密监狱。主要关押重要的抗联干部和反满抗日志士。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队长朴吉松在此遇害,三路军特派员、宣传科科长于天放被捕后曾在此关押,后越狱脱险。监狱旧址是一座二层灰色水泥抹面的小楼,砖木结构。解放后此楼为北安市公安局办公楼,旧址址拆除后在原地建起了新的公安局办公大楼。

  黑龙江日报社旧址

  黑龙江日报社旧址位于北安市交通路东今原北安农校院内。1945年4月,伪满北安《康德新闻》报社成立,下设编辑部和总务部。5月,伪《康德新闻》报正式出版。抗战胜利后不久,我党接管了报社,更名为黑龙江报社,侯野锋任社长,张子刚、张向凌任副社长。1945年12月1日,《黑龙江日报》的创刊号《时事新闻》正式出版,从此揭开了我省新闻史上新的一页。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报社随之迁往齐齐哈尔。砖木结构,保存良好,现为图书馆。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