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游记攻略 查看内容

北京名胜之陌生的长城:九眼敌楼一楼镇住三镇

2005-5-7 14:10| 发布者: 绿野2| 查看: 1681| 评论: 0

  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每年迎来数以百万计的游人。八达岭雄伟壮观的美景已被人们所熟知,而当时驻守在八达岭长城的官兵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里发生过什么惊心动魄的战争、值得回味的故事?八达岭周边又有哪些长城遗迹?近日记者采访了曾徒步考察过万里长城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先生。

  石峡关长城游人稀
 
  即使不是假日,每天登临八达岭长城的游人仍是数以万计,在长城脚下抬头向上看,城墙上人潮涌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董耀会告诉记者在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内,也有几处新近开发的比较清静的游览景点。一处是距八达岭长城西南5公里处,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大门――石峡关长城,也就是国内第一个开放的残长城景区。

  石峡关长城虽然只剩断壁残垣,但雄风犹在。1644年,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兵临八达岭雄关之下。他指挥几十万大军冒死冲杀,然而久攻不下。正无计可施之际,有当地一老者献计,转而奔袭石峡关,明军守将唐英中计离关,李自成趁隙挥军破关直入,兵临北京城下。传说此役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大军夜宿石峡堡时有三名军士被杀,李自成没有耐心破案,索性对全堡进行了屠杀,未留一命。

  残长城风景挺沧桑

  在这近两平方公里的残长城自然风景区内,现存四座烽火台、两段城墙约2000米、一处豁口。以豁口处烽火台为出发点,两段城墙向西南、西北呈“V”字形走向,顺着山势向上延伸。长城垛墙大半已残失,但仍可看出其当年宏伟规模。

  攀登路线分为东西两条:东路是沿着新修的登山石阶攀登,到半山腰有观景台,离观景台最近的长城敌楼只有100多米,但不准攀登。西路也是沿着新修的登山路攀登至残长城一豁口处,此处长城伸手可及。已修建了3250米长、4米宽的木制步行道;步行道用距地面1米多高的原木支撑,走在上面不会踩到地面植物,步行道修至一处短崖截止,这里也无法攀登长城。工作人员介绍说,残长城开放的基本原则是以观赏为主。正值春天,“杏花坡”上花团锦簇,而到了夏天“荆花谷”内将涌动着蓝色的波涛,环衬着残长城,构成了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的完美画面。

  另外有两处古代遗址不可不看,一是当年修建长城的古石料场,被劈开的巨石随处可见,石上凿痕历历在目,经考证这里是当年修长城时就地取材,开采石条的石料场。另一处是当年为修建长城烧砖的砖窑群,极具考古价值。给人一种真实感,人们可以追忆几百年前筑城情况和所用的建筑材料、技术。

  岔道城内可住宿

  另一处是八达岭北面3里的岔道城,是居庸关外重要的军事城堡和驿站,所谓“岔道”,指从八达岭关城一条路至此,有岔路分行,东北可去延庆、永宁,西北往宣化和石峡,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明清两代,岔道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设有驿站、把总署、守备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岔道城内外铺面连片,商贾云集,每年从张家口一带到京送货的骆驼就有几万只经过这里。

  岔道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穴1551年?雪,隆庆五年?穴1571年?雪重新加固并砌砖。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事要冲和交通要塞。现存城址为砖石结构,依山而建,城上设有垛口、望口等。

  岔道城内现在复建了城隍庙、关帝庙,城外有石板桥、烽火台等遗迹。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慈禧逃出北京城时在这里住过。村中有口古井当年慈禧喝过里面的水,后来人们都称这口井为“官井”。他指着身后一棵一人抱不过来的老槐树说,这树已经有200年以上历史,城中共有3棵这样的老槐树,都是二级保护文物,每年仍开花、长叶生长十分茂盛。走进城内仿佛回到了五六百年前的明朝,放眼望去一水的青砖灰瓦、描金彩绘的明清风格民宅,都是接待游人住宿的客栈,房中还保留着北方传统的火炕。

  最大敌楼九眼楼

  据董耀会考察,九眼楼是明长城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敌楼。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上。该敌楼为方形,双层空心,楼高7.8米、宽13米,条石基座上的楼体为青砖砌筑。每边并排9个箭窗,四面共36个,故当地百姓称它为“九眼楼”。楼外有明代官员巡行到此所立的诗碑,为七律二首。该楼恰好坐落在宣镇、蓟镇和昌镇三个重镇的分界点(现称“北京结”,为内外长城的交会处)旁,肩负镇守北京北方门户的重要职责。

  现在已开发成对外开放的“九眼楼长城自然风景区”,延庆有条可通车的土路一直修到九眼楼的山脚下。目前该楼的西北面外墙基本损毁,只有东南外墙能依稀看出当年九个箭窗模样。在这里向东南方俯瞰可将箭扣一览无余,景色壮观。

  空心敌台地势险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方向120余公里的密云县,东起望京楼西与金山岭长城相连,全长19公里。敌楼35座,司马台长城是扼守古北口长城东部的主要关口,始建于北齐。司马台长城建在十分陡峭的山峰之巅,有的攀附于几乎达90度的陡峭的山脊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登长城犹如上“天梯”,站在这里两眼不敢斜视,稍不留神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与很多地方的长城一样,司马台长城每隔几十步就有一座中空、四面开有剑窗的敌台。别看现在这些敌台有的已经坍塌损毁,但当年曾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后来许多地方的长城也建起这样的敌台。董耀会告诉记者,这种空心敌台是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在镇守蓟镇时创修的,这是长城修建史上的一大创举。

  董耀会说,明嘉靖年间,蓟镇的长城并未筑台根本无法抵御游牧部族的袭击。有些地方是砖石小台,不过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兵,又没有地方储存兵器。所以蓟镇总兵戚继光提议在这种砖石小台上的顶上加高围墙,开剑窗,顶上覆盖厚土以防火箭。戚继光的建议被明廷采纳了,不过明廷把应修的敌台数目从3000座减到1000多座。自1569年起,戚继光就调配士兵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1571年全部完工。从此以后,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经昌平县西)的千里长城防线上矗立着1017座雄伟的敌台。

  信报记者 张然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