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户外资讯 攀岩资讯 查看内容

攀岩人生:攀岩让我的生活无法偷懒

2012-4-27 11:12| 发布者: xiafan001| 查看: 3383| 评论: 1|来自: 山西经济日报

摘要: “我不在岩壁上,就在去岩壁的路上”,一位攀岩发烧友在他博客的首页写下这样一句话。“每一根神经都拴在石头上;每一刻思绪都挂在岩壁上。”也有攀岩爱好者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如同痴迷摇滚、痴迷超女一样狂 ...

“我不在岩壁上,就在去岩壁的路上”,一位攀岩发烧友在他博客的首页写下这样一句话。“每一根神经都拴在石头上;每一刻思绪都挂在岩壁上。”也有攀岩爱好者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如同痴迷摇滚、痴迷超女一样狂热,如同热爱旅行、热爱飞翔一样虔诚,攀岩运动中不乏虔诚的追随者。

邓蓓就是众多追随者中的一个。

与攀岩一见钟情

6年前,当邓蓓抱着一大堆材料风风火火地去见客户时,她并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工作面谈促成了她与攀岩一辈子的缘分。

客户办公室里一堆绳索的产品样品引起了邓蓓的好奇心,经客户方代表介绍,邓知道这些用具是攀岩用的。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攀岩用具,也是她第一次听说攀岩这个新名词,并且生性好动的邓蓓也开始对这项新接触的极限运动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受客户的邀请,几天后,邓蓓参加了他们搞的一个攀岩活动。在活动上,邓蓓尝到了攀爬的刺激、征服的快感、挑战的愉悦,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如一位攀岩发烧友在自己的博客上留言:“我不在崖壁上,就在去岩壁的路上”。

攀岩几乎占去了邓蓓8小时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她告诉记者:“我现在基本上每隔一天就要去一次攀岩馆,都快比国家攀岩队的运动员去的勤了。”同时,周末还要和攀岩圈子里的“战友”们去北京郊区攀爬天然岩壁。近两年还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每逢“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长假要和周围的攀岩发烧友们去泰国攀岩。

朋友圈就是攀岩圈

至今已经玩了6年攀岩的邓蓓说起自己的爱好头头是道。现在她还时常和当年带她进入攀岩运动的启蒙教练保持联系,而当年的教练已经改行搞起了攀岩器材销售,在邓蓓看来这算不得改行。

邓蓓告诉记者:“我现在的朋友圈子里基本都是玩攀岩所结识的朋友。”而邓蓓身边玩攀岩的人,五花八门,什么职业的都有,有做广告的,有搞影视编剧的,有在IT公司的,有国家公务员,甚至还有外国大使等等。“如果不是因为攀岩这项运动,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认识。”在邓看来,是攀岩成就了她范围这么广的朋友圈。

根据邓蓓的“朋友观”,因攀岩所结识的朋友与工作中认识的朋友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工作中的朋友大多是在工作上互相配合给老板干活,彼此之间都有金钱利益关系存在,一旦离开工作这个特定的环境,大家的私下关系就很一般了。所以,往往自己最好的朋友中很少有在同一个公司工作的同事。而攀岩的圈子不同,大家完全是出于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很有君子之交的感觉,在大家一起体会攀岩乐趣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技艺,交换心得,在彼此的交流、探讨、切磋过程中共同进步。

邓蓓说:“更为重要的是,在攀岩的过程中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比如,在攀岩的过程中,要有一个人给自己作保护,选择谁给自己作保护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了。因此,只有是你完全信任的人你才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这是一种性命之交,这是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的信任。”

攀岩和工作生活一样

6年的攀岩年龄,邓蓓基本没有受过什么伤,当然,一些轻微的肌肉拉伤、皮肤擦伤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与攀岩的乐趣相比,这点轻伤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根据邓蓓的体会,攀岩如工作生活一样,都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征服的过程,拿下一个项目的喜悦与拿下一条线路的兴奋是一样的。而且,攀岩中的成功既可以缓解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树立自己在工作中的信心,对于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赵雷教练介绍,攀岩运动不仅仅是一项锻炼体能的运动,同其他极限运动一样,攀岩也可以通过攀爬的过程锻炼一个人的毅力、耐力、勇气和自信心等,同时更是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方法。崔健就经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去攀岩馆攀岩,而且崔健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这项运动。歌手老狼更是攀岩运动的热衷者,曾多次参与中国登山俱乐部的攀岩活动,其本人曾登过“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四姑娘山,到过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捡垃圾。

何芳/文

酷毙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基建办 2012-9-29 09:45

查看全部评论(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