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户外资讯 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

秦岭雪地“预演”忙――珠峰复测队集训地见闻

2005-3-4 09:28| 发布者: 绿野2| 查看: 934| 评论: 0


  新华网西藏频道拉萨3月3日电(记者冯国)农历新年刚过,进山的汽车轮胎上个个绑着防滑链,预备2005年5月珠峰复测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30余位专业测量人员便在庆岁的爆竹声中,来到秦岭,进行野外适应性训练。

  因太白山积雪过厚和运送食品、仪器的实际困难,集训地选在了蓝田的汤峪和长安的翠华山。在集训地,平地雪深达十几、二十几厘米,白天阳光难抵阴处冷风的寒气,夜间温度则达摄氏零下十几度。测量人员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虽多有西藏测量工作的经历,但在珠峰附近作业过的并不多,对其进行体能和技术的训练,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中队长:50岁生日将在珠峰度过

  身高1.85米的中队长高国平是珠峰复测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他告诉记者:“对于珠峰复测这件事,年轻人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野外经验较少,许多常规性测量仪器用得少。GPS推广以来,许多年轻人对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等仪器的操作还不是十分熟练,而此次复测珠峰,除用GPS接收机外,还需要使用交会方法来测定坐标,使用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来测定高程,这就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有关常规测量仪器。”

  为此,负责测量预演的组织、实施工作的高国平给队员们制定了严格的日常活动表:测量人员每天早6时30分起床,上山跑步冲上峰顶,40分钟跑4公里左右的山路,跑不下来或没跑的给予爬山的“惩罚”;早餐后进行各种仪器的测量训练,下午又是多种加强体能的体育项目,到晚上则睡在只能露张脸的睡袋里。

  一年至少5个月在野外工作的高国平说:“爬山很累,背着仪器爬山就更累。原来登珠峰的多是登山队员,专业测量人员从未上去过。此次复测,测量人员不仅要过爬山的关,更要过背负十几公斤仪器爬雪山的难关。登上之后,还要在峰顶上进行作业,时间可能长达30分钟,这对测量人员的考验是严峻的!”

  集训地的纪录显示,有的队员因在40分钟之内跑不了4公里的路程而被“罚”爬山,有的队员因仪器操作不熟练而被要求返工,也有一两个组近20名的队员因工作量未完成,中午饭吃成晚饭了。此外,3名厨师与8名司机也都加入到了训练之中。高国平讲:“关于训练的事一项都不能少。”

  为了准备今年的珠峰复测,多次在西藏进行测量工作的高国平2004年9月份在珠峰海拔600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过实地踏勘。他说:“让测量人员在秦岭雪地集训的主要目的是对其进行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的技术培训,以保证届时操作熟练,速度快,结果精确。在珠峰所要做的,我们在这儿前后都做了一遍。虽然发现一些问题,在这儿纠正、改进容易,这一下心里就有底了!”  

  谈起自己与珠峰的缘份,高国平说:“1975年国家测量珠峰时我正在地里干活。当时广播里说有重要事情要向大家传达,回去后才知道这件事。1976年分配工作,到测绘局报到时才知道珠峰测量是我们单位的主要工作。今年5月17日是我50岁生日,如在此之前能登顶成功,那将是给我的一件最好的生日礼物。”

  教练:2003年中国健身先生

  登珠峰必须有登山技能。于是,测量人员幸运地在得到一名全国知名攀岩教练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名全国著名的健身教练。他叫杨东。如今,杨东是西安高山兄弟户外俱乐部的健身教练,体重130斤,10年来体重的增减幅度一直保持在0.5斤左右。

  熟悉杨东的测量队员告诉记者,圈内人称杨东为杨老大。在稍嫌单薄的体质背后,令他感到骄傲的是具有一付灵活的身材和拥有一系列的荣誉。在获得2000年和2001年全国攀岩的好成绩之后,2002年杨东又迎来了攀岩事业的大丰收:获得全国攀塔大赛第3名(是在绳子被绞住的情况下取得的)、全国攀岩邀请赛第7名和全国街头攀岩挑战赛西安站冠军;随后又在2003年的健身比赛上大放异彩,中国健身先生与全国健美操形象大使全国总决赛第3名的好成绩又如约而至。

  将毕业论文的内容定为攀岩选材问题研究的杨东告诉记者:“攀岩不是谁都可以从事的,它有一个基本体重控制标准,即67公斤以下。在此标准下,人的身体、力量、协调性等需要十分灵活,人在空中,说不定会用到哪一块肌肉、需要做一种你一生或许只会做一次的动作。其中,身高1.73米,重67.5公斤的身材最为理想。队员虽然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但必须让他们明白自身的长处与缺憾,以此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有了理想的身材还必须考虑身体素质。一般的身体素质包含4项要求:力量、柔韧、耐力和协调性。这四项是所有训练项目的基础,随着训练的深入,还有许多专项练习。譬如力量,分为爆发力和积耐力。在攀岩中二者都需要,爆发力集中时,全身的重量只有几根手指承担。一般练习的绝对力量则是二者的平均,它是指身体每块肌肉承担的力量。一块肌肉练不到位的话,很容易拉伤。其实,每块肌肉都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因此,对于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训练更是不可小视。

  杨东指着营地中冻的僵硬的奶、肉制品和糖块,微笑着说:“从营养学上讲,吃什么练什么,练什么吃什么。能量上供给充足了,才能保证队员每次的训练强度;要达到预期训练量,就必须达到能量的供给充足。它没有固定标准,次次都以训练的目的而定。”

  除了体验雪地负重徒步穿越之外,此次训练还有攀冰的练习。在做过专业保护之后,头戴防护帽、腰着安全带、脚蹬登山鞋的测量队员便在近10米的冰壁上,开始了攀冰生涯:一冰镐下去,一脚爪下去,不仅要掌握冰质相异的力度,还需要三点或两点抓冰的动作协调、甚至是一点抓冰的瞬间悬体,一分钟的功夫队员头顶已冒起热气。这表明,攀岩对人的力量、智慧和胆量,无疑都构成了巨大考验。

  杨东说:“攀岩属于最基本的训练,否则攀冰就没有基础。在7000米-8000米的珠峰上,他们一定会碰上攀冰,只是冰的坡度大小的问题。此次让他们训练近90度垂直冰面,目的就是让他们知难而后易。”

  自1998年接触攀岩以来,杨东就爱上了攀岩,1999年专门到日本进修,2000年在西安体育学院正式训练攀岩。1978年出生的杨东半认真半玩笑地说:“喜爱攀岩需要付出很多,一周常常一两次在野外,一个月不攀的话就手生。好在自己体形的保持还不错,如到30岁(2008年)奥运会时能再得一个‘中国健身先生’的称号,就太美了!”

  队员:珠峰6500米处曾作业15天

  “原以为两个登山队员在珠峰穿上鞋,刚站起来就倒地的事是一个笑话,现在才了解到,它真实的有些可怕!”用了30分钟才穿上那双价值人民币近6000元的专业登山鞋,已是满头大汗的刘西宁说:“这双鞋穿在脚上,‘疼’在心里。人家说,在珠峰上拼的就是装备!这话一点儿不假。”

  1997年毕业于国家测绘局郑州测绘学校的刘西宁,近年来已是一年内几次入藏,并有两次到珠峰大本营的经历。1998年3月份自西安出发,在珠峰大本营待了3个月,7月离开拉萨,8月初到达青海的格尔木,9月份又从新疆叶城进入西藏阿里,并且作业1个多月。而1999年,他在藏区又跑了4个月,已经是数次出入西藏。用他的话说:“一年之内,有150天是在野外的帐篷内睡过来的。”

  回想起在西藏作业的经历,刘西宁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在珠峰作业。那时,刚刚工作的刘西宁等众多年轻的测量人员在老队员的带领下,热情高昂地来到珠峰脚下,在海拔5300米处的大本营至5800米处的二本营间进行适应性训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天天负重十几公斤徒步赶路五六公里,向上走时背着物资,下来时捡着各色石头,一周下来,床底下堆满了形状各异的石头。在将主要物资运送到二本营的观测站后,按照队里的工作计划,一天早饭后,他们又从二本营每个人都背着十几公斤的物资向上一个作业点走去,在经过一天五六公里的跋涉、越过雪线之后,终于来到海拔6500米处的作业点安营扎寨。

  “现在想来,当时是队里特意对我们年轻队员进行特别培训,那次经历真是终生难忘!”站在近10米的冰瀑下,看着一个个队友奋力攀冰的情景,刘西宁感慨地说:“这次集训,对我们来说太有必要了!其中,有许多雪原上的技能,直到现在才真正地有所了解。”

  刘西宁说:“在6500米处我们有5个作业点,各点隔离谁也见不上谁。当时我们天天吃方便面,用背上去的20公升汽油烧水,平均下来一碗水需用一碗汽油,所以一般将冲泡方便面的水烧到六七十度的时候,就十分知足了。15天作业完后,在回二本营时,路上碰见殊途同归的同事,还以为是其他的登山者,谁都不认得谁了!当时,自己的面孔如黑炭一般,又褪了一层皮。快到营地时,我主动地试着拍了对方一下,一搭话才知道是自己的同事。”

    至今,登上过海拔6500米的队员在第一大地测量队内还大有人在,与刘西宁同学4年又同事7年的柏华岗,参加1998年的珠峰作业时才20岁,因在30多人的测量队中年龄最小,领导让他留在补给中枢――海拔5800米的二本营,指挥民工给6500米处的几个作业点送所需东西。心里感谢领导照顾,但又有些不情愿的柏华岗说:“作为唯一一个留在下面的队员,当时心情很复杂。大约是七天左右,上面作业的一个队员感冒后撤下来了,我才有机会上去,在6500米处的作业点干了七八天。”

    蹲在压缩气灶前,看着方便面中翻腾的冻牛肉片,面色黝黑的柏华岗说:“当时吃得最好的就是馍夹咸菜。当时的唯一感觉就是吃馍最香,此外吃啥都不香!那时,由于条件太差,所以根本没有牛奶喝!”

    谈起这次决定登山冲顶的事情,二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客观地讲,信心是有的,但实力有限。登珠峰成功有时是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经历,所以我们不敢苛求。”(完)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