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绿野户外网 首页 游记攻略 华北 查看内容

循着古道登百花山 感觉与古人同行的乐趣

2011-6-28 16:59| 发布者: 斥候| 查看: 6892| 评论: 0|原作者: 陀螺|来自: 网络

摘要: 京西百花山以山顶遍开野花得名,海拔1991米,为北京第三高峰。明清时期,百花山已是京都名山。每年一度的庙会和赏花季节,引得众多香客、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因有此需要,历代陆续修筑了数条通往百花山的上山步 ...
       古文摘录
 
  一、《长安可游记》
 
  出沿河守御城西门,渡石涧,进马阑山,曲折上坂,石子磊磊难步陟(音志,意上升)。至法幢庵,又五里至马阑村,登三大士阁。一松高十丈余,历蹬而上,三里许翠峰壁立,又二里扳跻(音基,升登之意)丛木中,再上,见篱径石垣,乃妙庵也。中设大士像。
  自妙庵从岭西折,路甚狭,数里上千佛山,一名黑风山,又数里为观音山,再上为大悲崖旁有仙人桥、菩提树,树己遭伐矣。又上为望海石,?(音侵,意倾斜)?(音银,意高耸)?(音产,意险峻、陡峭)削。逾岭凡七,见有石壁峭立,为鹤子山,路更险仄,达千佛岩,怪石攒簇,多似人形。坐视观音山,如在怀抱间。

  鹤子山三里余过阎王鼻,始蹑百花山腰。西北两山秀甚,云东西二灵山也。西北为小五台山,花多目所未睹,红黄紫翠,不可名状。一色者附萼各殊。有名天花者尤娇艳可爱。行里许,忽闻钟声,前进人篱门,过石洞,殿上设文殊金像,高一丈三尺。有塔,云是法身塔。上菩萨顶峰三,以小石更累成尖,风吹不去。有登者,老僧必劝累之,云种佛因也。

  下坡之半,山花较初登为多。折而西为龙王庙,庙已圮(音匹,毁坏之意),惟殿仅存。五龙王分列,中供龙母。北折为大士殿。下崖取道瑞云寺约八里,至白水庵,山名菩萨岩。又行里许有巨石当路,界于涧中,远见一松映对,即瑞云寺也。俗呼百家寺。入礼摩诃祖师,山僧出摩诃锅相示,黑润如古铜铛。僧言曾三入大内供养。出寺度小桥,下菩萨崖二里为曹村,又数里至史家营。煮沙之人皆聚于此。

  二、《帝京景物略》
 
  百花陀
 
  家园名种,其初野花草也,瞥见移植而命名之,乃传耳。然不至百花陀,则不知从经物色者,犹未能十一矣。府西一百二十里,由王平口,过汉匈奴分界处,曰大汉岭。抵沿河口、玄女庙,是百花山足也。山翠跃来引人,渡石涧,上马栏山,折旋其径,左右周转百步,当直上十步以登。所苦石磊磊,承趾不以土柔,素车马人,趾茧生之。所喜树阴云影,荫盖密稠,不至爆酷。径此至法幢庵,五里,径折旋如前,幸容骑,而马奔奔喘喘,汗淫淫,多不忍骑者。上下诸嶂纵横一翠,迎送目步,不觉五里,篱径坦然矣,妙庵也。岭而西行数里,千佛山。又数里,观音山。径折旋如前。山旧有菩提树、仙人桥、望海石。盗伐树矣,桥石则存。过此,山石尽于空际态变矣。下上岭者七,迎前壁立者,鹤子山也。此去千佛岩,山石态变者,尽作人形。度阎王鼻,是百花山腰也。百花者,红紫翠黄,不可凡数,不可状喻,不可名品,即一色中,瓣萼附异,不可概之。土人指一种,尊之曰天花。艳光而幻质,佛诸经每所称:天雨曼陀罗花,天雨曼殊沙花也。行百花中一里,进篙门石洞,礼佛殿上,礼文殊阁上,礼文殊法身塔下,登菩萨顶累石,凡三峰,登者必以小石累而尖之,种佛因故。石小风大,不能吹去,以示旷劫无动转故。坐立顶上,俯诸山,?如圭,东西二灵山也。乃旁四望,东,京师也。南,冉冉者,浑河也。西,郁乎茶露顶,居庸诸山。北,荡荡乎边城外,沙漠际无穷也。是百花山顶也。下顶未半,又入百花中,不可名状数者,多于前。游此者,或曾见文殊光,风云作,雷一声,山?灏(音浩,广大之意)如海,忽左涧一圆光,轮右壑遍,初白,次红,次五色,具木石人鸟塔宇,摄人光中,如镜受像。我闻文殊表智,故放光莫勤五台,智光也。东之龙王颓庙,列五龙王,中位龙母。北之大士殿,发?(音朋,头发散乱的样子)须鬈(音全,头发曲卷)然。下千佛岩,南之,东之,又人百花中。花被径八里,多于前。过白水庙庵,行泉声二里,一松标瑞云寺。寺即五代时李克用建亭故处,俗今日百家寺也。寺有摩诃祖师法身,用像法装之若新。有摩诃煮石铛,非石非铁,莹如漆光,宣宗曾取视,赐以龙袱归寺也。有摩诃摔龙石,龙逸,祖追摔之,今龙迹宛于石也。志称山暖肥,产杉漆药草,春夏烂红紫,香袭人。则百花者,药草花耶?然《本草图经》中,亦无从物色之。

  华亭释法止《游百花山》:
  盘盘疲不觉,独取最高幽。转得林光润,时因花气留。
  石桥无故树,山径入新秋。但踏岚光去,千峰涌未休。
  济胜具慵甚,真烦童杖扶。野香纷树出,林气乱花铺。
  突石将云杪,岑峰且日晡。正看疑路尽,径仄有樵呼。
123
6

酷毙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